複雜洩漏電流與電擊安全:峰值 vs. RMS 測試標準
- certgrouppub
- 3月1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電擊保護是產品安全合規性中的核心要素,特別是在電氣設備的洩漏電流測試中,確保人體不會受到危險的電擊。現行的兩大標準——UL 101和IEC 60990,都針對人體可能接觸到的電流進行測試,但它們的測試方式存在差異:
UL 101 以 均方根值(RMS, Root-Mean-Square) 為基準,來設定洩漏電流的測試方法與限制。
IEC 60990 則採用 峰值(Peak) 作為衡量標準,並將標準純正弦波形的RMS值乘以 1.414(正弦波的峰值因數)。
在過去的線性電子電路中,這兩種標準的測量結果基本一致,因為洩漏電流通常是純正弦波,但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,例如 家電、LED 照明、開關電源 等產品普遍採用非線性電子電路,洩漏電流波形已經變得更加複雜,往往包含高頻脈衝或混合訊號,這導致傳統上 RMS 與峰值之間的 1.414 倍關係不再適用,進而影響測試標準的準確性;舉例來說,一個 LED 燈管的洩漏電流測試結果顯示:
RMS 值為 0.94 MIU
峰值則高達 7.86 MIU
然而,UL 1993 標準規定的上限是 5 MIU RMS(相當於 7.07 MIU 峰值),這導致 RMS 測試合格,但峰值測試不合格的情況,因此,一個關鍵問題浮現:人體對電流的反應究竟是由峰值還是 RMS 值主導?
人體對電流的反應:過去的研究
人體對電流的反應主要取決於通過身體的電流強度。美國學者 Charles Dalziel 於 1940 年代進行了一系列人體實驗,研究人體對電擊的生理影響,包括:
「無法鬆手」效應(Let-go Current):當電流強到某個程度時,人可能無法自主放開導體,造成危險。
「感知門檻」效應(Perception Threshold):人對電流的最小可察覺感知。
Dalziel 的研究結論認為 60 Hz 正弦波情況下,人體的生理反應是由峰值電流決定的,而非 RMS 值。但這項研究主要基於單一頻率的正弦波或簡單波形(如三角波、方波、整流波等),未能涵蓋現代電子設備中出現的高頻複合波形。這使得他的結論在面對現代洩漏電流波形時,仍然存在爭議。
1985 年 Hart 進行的後續研究:
Hart 進一步測試了 混合頻率電流(60 Hz 正弦波 + 30~100 kHz 的高頻分量),發現人體對電流的生理反應仍然更接近 峰值,與 Dalziel 的結論一致。
1997 年,Hart 與 Perkins 進行了更多人體實驗,並將研究結果納入 ANSI C101(即現今 UL 101),但其研究仍主要聚焦於 60 Hz 頻率,未能涵蓋更複雜的洩漏電流波形。
實驗設計
由於過去的研究仍有諸多限制,本研究希望透過 更接近現代電子設備的複合電流波形,來檢驗人體對電流的反應是否由峰值決定。我們設計了一套實驗來進行測試:
設備:
使用一台 訊號混合/放大器,可混合三組不同頻率的電流信號,並內建 60 Hz 正弦波。
設備最大電流輸出限制為 35 mA,最大電壓限制為 120 V RMS,確保安全性。
測試電流從 手臂到手掌 傳輸,以減少電流經過心臟的風險。
受試者:
兩名 40~50 歲男性 志願者。
先讓受試者熟悉 60 Hz 1 mA 的感受,再透過不同頻率的混合波形來測試人體的反應門檻。
測試方法:
先將 60 Hz 電流調整到 1 mA(RMS)。
再加入高頻分量,逐漸增加至受試者感到與 60 Hz 電流相同的刺激感。
測量此時的 峰值與 RMS 值,並計算其與 60 Hz 等效刺激感之間的偏差。
研究結果與討論
研究結果顯示:
人體對複合波形的反應較接近峰值,而非 RMS 值。
當使用個人反應曲線時,RMS 測量結果有所改善,但仍不如峰值準確。
UL 101 標準設定的反應門檻較保守,因其目標是保護 95% 以上的人口,因此會比個別測試者的門檻更低。
根據本研究的結果,人體的生理反應與 Dalziel 和 Hart 的結論一致,更趨向於峰值,而非 RMS。然而,我們仍然建議進一步研究:
擴大測試受試者範圍,提高數據的普適性。
測試更多 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的複雜洩漏電流波形,例如:
開關電源(Switch Mode Power Supply, SMPS)
變頻驅動(Variable Speed Drive, VSD)
伺服器電源供應器
家用電器
結論
研究結果顯示,人體對電流的生理反應主要取決於峰值電流,而非RMS 值;這就像是拍水的力道,如果你用穩定的力量(類似 RMS 值)將手放進水裡,感受到的衝擊較小;但如果用力快速拍打水面(類似峰值電流),水花四濺、衝擊感更強烈;同樣地,在非線性電子設備(如 LED 燈、變頻家電、開關電源)中,洩漏電流往往包含高頻脈衝,如果只用 RMS 值來評估,可能會低估人體實際感受到的電擊風險。
建議未來的安全標準應考慮:
針對 非線性電路的複合波形,重新評估峰值與 RMS 在人體安全評估中的適用性。
進一步收集更大規模的人體反應數據,以確認 峰值是否應作為標準的唯一衡量指標。
這項研究不僅能幫助提升電氣安全標準,也對於電氣產品的測試方法提供更精確的指引,確保消費者使用電子產品時的安全性。
更多細節請參閱 原文網址 >


